冷凍機組結晶技術在油脂中的使用
晶體在溶液中的形成過程稱為結晶。蒸發溶劑,適用于溫度對溶解度影響不大的物質中。沿海地區“曬鹽”就是利用的這種方法。冷卻熱飽和溶液法。適用于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加的物質。如北方地區的鹽湖,夏天溫度高,湖面上無晶體出現;每到冬季,氣溫降低,石堿(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物質就從鹽湖里析出。在實驗室里為獲得較大的完整晶體,常使用緩慢降低溫度,減慢結晶速率方法。
人們不能同時看到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和結晶的宏觀現象,但溶液中實際上同時存在組成物質的微粒在溶液中溶解與結晶的兩種可逆運動。通過改變溫度或減少溶劑辦法,使某一溫度下溶質微粒結晶速率大于溶解速率,這樣溶質便會從溶液中結晶析出。
結晶可分為晶核生成(成核)和晶體生長兩個階段,對于這兩個階段的推動力都是溶液過飽和度(結晶溶液中溶質濃度超過飽和溶解度值)。晶核生成有三種形式:初級均相成核、初級非均相成核、二次成核。在高過飽和度下,溶液自發生成晶核過程,稱為初級均相成核;溶液在外來物(如大氣中的微塵)誘導下生成晶核過程,稱為初級非均相成核;在含有溶質晶體的溶液中的成核過程,稱為二次成核。二次成核也屬于非均相成核過程,是在晶體間或晶體與其他固體(器壁、攪拌器等)碰撞時,所產生的微小晶粒的誘導下發生。
對結晶操作的要求,制取純凈,又有一定粒度分布的晶體。晶體粒度及分布,主要取決于晶核生成速率 (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溶液中產生的晶核數)、晶體生長速率(單位時間內晶體某線性尺寸的增加量),晶體在結晶器中平均停留時間。溶液過飽和度,與晶核生成速率和晶體生長速率都有關系,對結晶粒度及分布有重要影響。
在低過飽和度溶液中,晶體生長速率與晶核生成速率比值大,所得晶體大,晶形完整,但結晶速率慢。在工業結晶器內,過飽和度通??刂圃诮榉€區內,此時,結晶器具有較高生產能力,又可得到一定大小的晶體,使結晶完整。
編輯:T